陈义汉:医学教育多学制问题待解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和学位体系存在多种模式,出现了多学制、多学位和多路径并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的同质化和医生医疗水平的同质化,亟待建立起相对统一的医学教育模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陈义汉如是说。
 
  作为终身教育,医学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医学院校教育,是医学生在学校接受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的培养,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毕业后教育,是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在大学附属医院(规范化培训基地)接受专业化培训;继续教育,是医学生在完成毕业后教育后,为顺应医学发展,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
 
  “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合格的医生的成长所必经的连续过程。世界各国均高度认同这样的连续性医学教育过程。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国家在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陈义汉指出,我们国家医学教育的学制学位呈现明显的多样化,例如三年制的专科学历、五年制的学士学位、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即四证合一)、“5+3”一体化(本硕连读专业硕士学位)和八年制的博士学位等。而医学院校教育结束后的后续毕业后教育也存在多个路径,例如可以继续攻读科学学位或者专业学位的硕士和博士,可以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可以走专业学位教育和规范化培训衔接通路。而不同类型的学制对接的后续毕业后教育时限也长短不一,其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跨度为0~3年不等,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跨度为2~5年不等。
 
  据文献报道,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招收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均需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部分医学院校招收“5+3”一体化本硕连读生(8年授予专业硕士学位),毕业时已完成规培,可直接当医生,也可继续攻读博士和/或进入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少部分医学院校招收八年一贯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8年授予博士学位),毕业后尚需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陈义汉指出:“这样的医学教育体系和医生培养体系在全世界很难见到。不利于考生和医学生,不利于医学院校和医院,不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与健康主管部门,不利于国际交流和国际接轨。”
 
  “我们国家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培养时间比较长,很多考生望而生畏,阻碍了优秀人才报考医学专业。”陈义汉说,现实情况是,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模式为5年本科生、3年硕士研究生和3~5年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需要11年甚至更长培养时间。而在北美,4年普通本科教育加4年医学教育后可以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6~7年医学教育后则可以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医学博士学位(MD)是医学专业领域最高学位。医学博士学位不同于哲学博士学位(PhD),后者泛指学术型博士学位。在医学界,MD和PhD又可以称为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和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学位的授予建立在严格的科学与专业训练和考核的基础之上。医学学位也不例外。”陈义汉强调。
 
  陈义汉建议,试行“5+3”学制,通过八年严格的医学教育,培养出能看好病的好医生型的医学博士,建立中国特色的和国际接轨的“5+3医学博士”医学教育模式。陈义汉说:“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仍然以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为主体,在五年制医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有效衔接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强化临床研究能力培养并完成合格的学位论文,最终获得医学专业博士学位(MD),这非常适合中国国情,而且与北美“4+4”学制培养医学博士殊途同归。”
 
  他认为,对于有更高学术追求者,可以在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基础上通过3年左右的严格的学术研究训练,并完成较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合格后可以授予医学科学博士学位(PhD),这些具备医学科学博士学位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可以从事专门的医学科学研究,也可以成为科学家式的医生。”
 
  陈义汉指出,课程体系是医学教育的关键,“5+3医学博士”医学教育模式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他建议“5+3医学博士”医学教育模式中的本科教育的课程方案为:一年强化预科教育、两年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教育和两年以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的临床实习轮转教育。关于该建议模式中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陈义汉建议,在“中国住院医师培训核心胜任力框架”等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国际认证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接轨的规范化培训认证体系。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