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普通高校扩招,医学类高职院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医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日渐庞大的群体。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21岁,他(她)们刚刚告别高中步入大学,社会经验不足,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医学专业的期待过于美好,与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形成落差或不适应,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广东医学教育网就高职医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应对见解。
1高职院校医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1医学专业性造成的心理问题
和其他专业相比,医学学习的过程长,内容系统,科目繁多。医学生要进行系统的医学学习,医学专业学习一般为3~7年,需要学习30~40多个专业课程,因此,医学生学习知识总量大于其他专业,学习任务长,学习时间长。在学习方式上,医学界主要以记忆为主,学习方式更单一,这使学习变得单调乏味。学习的艰巨任务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和自主活动,缺乏学生的娱乐活动,缺乏学习和生活的活力,缺乏积极的思维。因此医学院校学生作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面临课业负担重、就业压力大、课余生活单调等现实因素,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1.2高职院校医学生人际交往引起的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在学校时期就已经开始,高职医学生作为专业的医学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接受社会化的专业培训教育,另一方面,在大学校园要通过人际交往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人际沟通不仅是团结他人的方式,而且是个人本身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高职院校医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医学生都渴望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医学生喜欢用自己的方式交朋友,希望让学生和教师认识到,得到他人的友谊。医学生入学后,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他们需要面对许多人和事情,往往使许多刚进入学校的学生有很大的心理负担。与室友产生矛盾不正确的处理造成争议,脱离班集体活动独来独往,出现问题或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不及时向教师反馈及求助,已经成为常见的现象。这些关系处理不当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障碍。高职医学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往往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和主观认知、心情、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原因,造成心理误解,甚至表现为自卑、孤独、嫉妒、报仇、异性交往等障碍。
1.3心理困难造成的心理问题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适应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宗教盛行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主要集中在贫困,贫困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高职院校医学生一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由于乡村教学条件的限制,综合素质比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距,缺乏个性,加上经济制约的困扰,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沮丧等心理。他们有强烈的愿望融入群体,但往往因为自己的问题变得敏感、脆弱、封闭,但不想接受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容易导致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这些问题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较为紧张,进而学业成绩不理想,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1.4就业情况带来的心理变化
在一家大型医院做医务人员,经济收入丰富,工作环境优越,发展前景广阔,这是每位医学生的梦想。然而,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市级以上卫生系统单位招录人员时,都要求高学历人才。而专科医学院校主要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一些高职院校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预期过高,因此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没有找到工作机会,找不到工作。个人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医学界的强烈混淆。这就会给学生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进而容易出现自卑感,以至于产生心理障碍。
2应对高职院校医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措施
2.1加强心理干预方法培训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医学专业特点。许多医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心理健康有关,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精神病学》《护理心理学》等,其他临床课程的内容也涉及到大量的疾病的治疗心理因素。这是医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考虑到这些专业知识的因素,使精神卫生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由于医疗过程对患者的心理诊断和治疗,医学生需要掌握心理咨询和干预方法,精神卫生教育应加强对心理干预方法的培训,使精神卫生教育不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也培养学生心理干预的能力。
2.2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精神卫生意识
由于缺乏精神健康知识,一些高职院校医学生不能识别心理问题,没有意识心理,心理状态得不到及时调整,从而发展为心理问题。数据显示,医学专业的心理教育课程选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选修的目的是了解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部发布的教学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传播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内容,认知认知心理异常等内容。通过心理教育课程、研讨会、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栏宣传等形式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宣传能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明确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寻求帮助的主动性是进一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3点面组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解决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还要防止和缓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适应问题。“点”与“面”结合10%至30%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求通过心理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避免在校或离开学校后出现的不良后果。建立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有效处理方法。由于医疗专业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特殊要求,医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学生可能出现心理难以适应,因此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挫败的应对能力,培养学生乐观情绪和健全个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2.4抓特殊时期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在某些特殊时期,如新生入学、每学期开学、临毕业等,由于学习生活与日常相比出现变化,学生难以调适,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相对较差,需要特别注意。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加强对这些阶段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表现和调整方法的引入,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体心理咨询,帮助学生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对特殊群体出现的敏感、多疑、失落等情绪来进行干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对于不同的人群必须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与跟踪。
总之,医学类学生是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青年群体,在成长路上必然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处理成长过程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人才。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