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福建省南安市医院收治的急诊昏迷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7.65%(χ2=4.191,P=0.041);治疗后,2组患者PaCO2均低于治疗前,PaO2及pH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71%,低于对照组的41.18%(χ2=7.083,P=0.008)。结论纳洛酮治疗急诊昏迷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意识及神经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广东医学教育网指出,急诊医学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该科昏迷患者多为脑功能受损、病情危重且处于昏迷状态,昏迷患者是医院急诊科常见的患者,且发生率为5%左右,常出现脑功能障碍或高度抑制,长期昏迷状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患者发病后意识障碍较多,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急诊昏迷的发病机制复杂,常涉及代谢性疾病及一系列毒性反应。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使其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苏醒。昏迷患者通常不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疾病信息,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导致病情延误。急诊昏迷患者常采用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方法治疗,纳洛酮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在危重患者治疗中主要用于治疗酒精中毒和促进清醒,有效缓解脑缺血、缺氧、肿胀等症状,改善循环,保护脑组织。本研究观察纳洛酮治疗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福建省南安市医院收治的急诊昏迷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2~60(46.50±3.90)岁。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2~60(46.53±2.99)岁。2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病症主要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度昏迷、颅脑外伤、酒精中毒及脑血管意外患者;(2)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且生命体征平稳;(3)患者家属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精神、语言障碍及癔症性假性昏迷患者;(2)严重心肾脏功能及神经功能受损;(3)患者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4)患者不依从医嘱,中途退出研究。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措施,中度至深度昏迷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及时采用升血压、降低颅内压、兴奋呼吸等药物治疗,并注意抗感染;如果患者颅内压过高,应及时降压、吸氧、利尿,并使用脑细胞营养剂;重度昏迷患者给予脱水和呼吸兴奋剂;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进行氧疗以维持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酒精中毒昏迷患者进行补液、止吐,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还用质子泵抑制剂、维生素C及维生素B6等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患者快速转移中毒环境,帮助患者平躺在空气流通空间,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顺畅,给予面罩高浓度吸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维生素C、地塞米松改善脑水肿,促进脑代谢功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20065947,规格:1ml∶0.4mg)0.4~1.2mg,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30~50滴/min,直至患者清醒。
 
  1.4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胸闷、头晕、血压升高、面色潮红)。采用GCS评分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分数越高意识状态越好,采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数越低神经功能缺损伤害越小。
 
  1.5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良好,意识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生活恢复良好;有效:患者意识有所恢复,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生活功能较差;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7.65%(χ2=4.191,P=0.041)。
 
  2.2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PaCO2、PaO2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aCO2均低于治疗前,PaO2及pH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2.3治疗前后GCS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GCS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
 
  2.4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71%,低于对照组的41.18%(χ2=7.083,P=0.008)。
 
  3讨论
 
  急诊昏迷是急诊医学中最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身体处于紧急状态时,昏迷患者的思维、记忆、感觉、知觉、判断等精神活动消失,对任何外界刺激均无反应,而且昏迷可由浅昏迷发展为深昏迷,病情复杂多变。吗啡受体与β-内啡肽相互发挥,导致中枢、呼吸及循环系统出现障碍,严重者极易引发呼吸衰竭、休克等症状,甚至急救失败后死亡。主要原因与中枢经络系统疾病、毒性、内分泌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疾病及急性感染等有关,患者昏迷时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含量明显增加,引发应激状态。静脉注射纳洛酮可迅速逆转介导效应,抑制中枢、呼吸和循环系统,促进交感神经、肾上分泌,此外,β-内啡肽可引起低血压、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减慢,从而加重脑损伤。内啡肽抵抗神经传入神经和运动传入神经通路,由于各种原因,脑组织和结构受到刺激和损伤,导致脑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可导致心肺功能障碍或休克等,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抢救,易导致预后不良或死亡,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通过血脑屏障和脑组织中的阿片受体发挥其竞争性拮抗作用,进入人体后可进入患者脑组织,从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引起的意识障碍,其临床效果稳定、理想,可有效改善脑局部供血,加强脑代谢,减轻神经损伤,最终达到改善细胞代谢,促进脑组织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纳洛酮可减轻由内源性阿片类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改善呼吸,提高PaO2,促进中枢神经和心肌功能的恢复,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内源性阿片肽,使血液和脑脊液中内源性阿片肽含量降低,减少前腺素上的β-内啡肽,抑制儿茶酚胺微循环,保护神经元中Na+-K+-ATP酶的活性,减少炎性反应,抑制巨噬细胞趋化性,提高心输出量和平均动脉压,降低内皮素水平,有助于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损伤愈合。通过释放自由基生成、兴奋性氨基酸,保护神经元,减少对心血管神经中枢功能抑制,有利于恢复颅脑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
 
  纳洛酮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但治疗有机磷中毒无明显优势。主要因为有机磷中毒降低患者的胆碱酯酶活性,导致患者无法自行分解乙酰胆碱,而纳洛酮对恢复胆碱酯酶活性无明显作用。纳洛酮主要用于治疗非麻醉药品急性中毒引起的昏迷,主要针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治疗。由于药物中毒,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纳洛酮通过促进患者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减少抑制情况,提高患者体内儿茶酚胺活性,改善脑供血,从而加快患者脑细胞代谢功能,降低血乳酸水平,进一步稳定患者体细胞,缓解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随着通气量的增加,血压和心律恢复正常,脑细胞活性也增加,从而达到快速清醒、恢复意识的作用。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的竞争性拮抗剂,经阿片受体的竞争性拮抗作用于阿片激动剂的浓度,在反应曲线中平行向右移动,可将血脑屏障的速度调整为吗啡的16倍,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恢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供应,有助于减轻脑水肿、脑细胞坏死,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恢复患者中枢呼吸衰竭。与阿片受体的边缘系统结合后,其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可有效拮抗3-内啡肽对机体的不利影响,药物过量、酒精中毒、中风等应激状态,常伴有内啡肽释放增加,使用纳洛酮后昏迷和呼吸抑制减轻,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由吸入含碳物质引起的中毒现象,这些物质在气道中不会完全消失,体内的血红蛋白会与这些物质的吸入结合,形成羧基血红蛋白,导致患者的组织细胞缺氧,导致窒息。纳洛酮为一种特殊的拮抗剂,进入患者体内后2~3min即可起效,吗啡的快速转化抑制β-内啡肽的释放,还可增加机体的通气能力,从而分离氧合血红蛋白,促进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促进呼吸。纳洛酮可改善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脑神经元损伤,保护脑细胞,清除自由基,达到减轻脑水肿的效果,防止患者缺血再灌注,保证患者在短时间内迅速苏醒,有效抑制缺血时神经细胞膜的脂质分解代谢,调节患者体内前列腺素,加速钙离子内流,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
 
  纳洛酮是一种吗啡受体拮抗剂,可缓解呼吸功能,达到催醒的效果。该药易穿透血脑屏障,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明显优于β-内啡肽和吗啡,可迅速逆转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持续小剂量静脉滴注纳洛酮可使纳洛酮血药浓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加速体内乙醇代谢。纳洛酮为昏迷首选药物,静脉注射后起效快,血药浓度在1~2min达到峰值并持续14h,血清半衰期为0.5~1h。大量研究表明,与常规剂量相比,大剂量纳洛酮对昏迷患者更有效,纠正颅内血氧供应的效果更好。研究表明,纳洛酮可缩短昏迷时间,纠正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借鉴。对采用盐酸纳洛酮治疗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后,发现虽纳洛酮的剂量已增加至最大剂量2.4mg,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纳洛酮对患者的机体仍存在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在治疗心功能、高血压、麻药依赖和戒断症状的患者时应慎用,遵医嘱情况下服用,以防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纳洛酮治疗急诊昏迷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意识及神经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