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探究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和理论升华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工作、日常学生工作等方面,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研究和践行如何把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具体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却很低,甚至有的课程德育教育研究才刚刚有所考虑。总体说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全国各高校基本都处于起步阶段,处于着手构思构建初期,尚未形成成功且成熟的教育教学体系,医学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研究更是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拓展。有些院校虽率先出台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但也处于初期实施阶段,没有更多更好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均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对策探讨
 
  地方教学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为依托,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包含,紧密围绕核心德育目标,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课程教学,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能体现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提升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探索有效推进地方教学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
 
  2.1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
 
  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从系统梳理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入手,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教育使命,凸显通识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注重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以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为目标,着力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有效推进实施地方教学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
 
  2.2明确课程的德育职责和功能。
 
  注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细化课程思政具体目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调整融入思政教学内容,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
 
  2.3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重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同向同行。在教学实施中,遵循自然融入的原则,注重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力求引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地方教学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构建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思想的主体,要坚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存在不同思想困惑的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好的内容、好的体验、好的收获。
 
  2.4强化教师德育意识和能力。
 
  明确文化引领、价值引领在教师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把课程德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师日常培训体系,把提升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的要求融入“教师发展促进活动”中。在各类教学演示、成果表彰、教学竞赛中,均设置德育的评价标,大力弘扬课程思政的成效,宣传德育表现突出课程,全面引导教师从无意识的参与转变为有意识地实践。在教师聘任、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教师行为,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将“课程德育实践”纳入教育教学测评的重要参考指标。
 
  2.5探索课程思政改革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持续探索“课程思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发挥地方教学型医学院校的特色和优势,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等要素,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有效载体,实现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培育学生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地方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构建要围绕核心德育目标,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以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探索并有效推进地方教学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