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急诊患者的护理中加强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急诊科室接收的100例急诊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48)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n=52)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干预方式下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对急诊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消除患者与家属的顾虑,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急诊科室是医院进行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科室,每日接受患者的疾病类型较为复杂,患者数量庞大且病情较为严重,患者与家属极易担忧病情而产生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然而大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加上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容易对部分患者有所忽视,很容易发生护患纠纷。因此,在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给予患者与家属心理干预极为必要。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急诊患者加强心理干预的效果,并将之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急诊科室接收的100例急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男女患者各有29例、19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4.23±1.52岁,疾病类型:9例慢阻肺,10例消化道出血,13例糖尿病低血糖发作,16例心脑血管病。研究组52例患者中男女患者各有32例、20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4.68±1.63岁,疾病类型:8例慢阻肺,10例消化道出血,13例糖尿病低血糖发作,21例心脑血管病。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急诊救治与急诊护理的标准,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规程并获得批准,本院秉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告知患者与家属研究内容,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配合。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伴有全身性严重感染者,心肝肾功能衰竭者,基线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性的急救护理、身体检查、用药护理以及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研究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1)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或者发生重创的原因,给予患者关心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以及重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其的信任度。在等待救治的过程中陪伴在患者身边,可通过握手或者抚摸等肢体动作缓解患者的恐慌情绪,让患者深呼吸保持平稳的情绪,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2)为患者与家属普及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事项。若患者需要进行手术要为其讲解手术流程,消除患者与家属的顾虑,为其介绍手术室环境以及相关医护人员等,告知患者与家属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让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能够积极配合,避免患者因过度紧张而发生应激反应。鼓励患者将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并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求,多与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3)护理人员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家属的思想准备,尽可能多陪伴患者,让患者随时感受到家人的关心,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通常情况下,对患者治疗后会让患者在急诊留观室继续观察其病情,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在留观期间可与患者聊天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与患者进行轻松的交流,并为其进行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日常饮食、用药及生活等注意事项,按时来院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评分,包括治疗环境、自我认知、病情控制以及自信心,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好。
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对患者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服务有效性、服务即时性、护理态度及护理水平,每项内容分值为0~5分,得分越高,则代表护理服务越好,评价标准包括极为满意、普通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极为满意+普通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为负性情绪评分、自我效能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护理满意度用例(%)表示,用x2检验,P<0.05代表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GSES评分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环境、自我认知、病情控制以及自信心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
3讨论
急诊患者多数发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若治疗或护理不当很容易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急诊科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挽救患者生命、确保患者在受到突发疾病或重大伤害事件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给予专业救治。但是,大多数患者在突发疾病或者遭受重创时因缺乏对病情的了解很容易产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而患者家属因担心患者的情况一旦存在护理不及时或护理不当时就容易与护理人员发生冲突,不利于顺利救治患者。因此,有必要在急诊患者救治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干预,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减少护患纠纷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加强心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广东医学教育网指出,对急诊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与治疗的顾虑,可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评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