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沟封闭术联合口腔保健教育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

  广东医学教育网指出,分析窝沟封闭术联合口腔保健教育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诊治的150例儿童(共530颗牙),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进行窝沟封闭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口腔保健教育。比较两组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封闭剂脱落率、龋均及龋齿发生相关行为情况。结果对照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为9.54%(25/262),高于观察组儿童的2.61%(7/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2,P<0.05)。治疗后12、24个月后,对照组儿童封闭剂脱落率(9.33%、17.33%)明显高于观察组(0.0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40,P<0.05;χ2=5.212,P<0.05)。治疗后,观察组龋均(0.75±0.21)低于对照组(0.89±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1,P<0.05)。治疗后,两组儿童睡前进食次数、食用甜食的次数均减少,餐后漱口次数增多,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739,1.980,2.014,均P<0.05)。结论窝沟封闭术联合口腔保健教育能够有效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降低龋均,同时降低封闭剂脱落率,促进儿童养成更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效果优于单一的窝沟封闭术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龋齿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指牙体坚硬组织发生由细菌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牙冠常最先发生,继而破坏牙体,形成龋洞。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中约有2/3患龋齿,12岁儿童中近1/3患龋齿。儿童龋齿如治疗不及时,可进一步导致牙痛和牙体受损,进一步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和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同时还可导致口腔黏膜受损,严重者还会引起牙髓炎、牙槽脓肿等,严重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由于儿童年龄小,依从性差,好吃甜食,且部分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意识较薄弱,儿童未能形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故儿童龋齿的发生率较高。目前,针对儿童龋齿,临床多采用窝沟封闭术进行治疗和预防。窝沟封闭术是通过在儿童牙齿十字形窝沟内和牙面涂抹封闭剂,封闭剂填充了窝沟处,使牙齿表面光滑、易清洁,保护牙齿免受食物残渣腐蚀和细菌的侵蚀,进而预防龋齿的形成。本研究旨在观察窝沟封闭术联合口腔保健教育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2019年1-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诊治的150例儿童(共530颗牙),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75例儿童(268颗牙)中,男童36例,女童39例;年龄5~8岁,平均年龄(6.16±0.53)岁。对照组75例儿童(262颗牙)中,男童37例,女童38例;年龄5~8岁,平均年龄(6.52±0.71)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标准:①年龄5~8岁;②既往无龋齿等口腔疾病病史;③儿童的第一恒磨牙牙冠完全萌出;④家属和儿童的依从性良好,能够配合治疗并坚持为期2年的随访;⑤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儿童既往有其他口腔疾病病史;②儿童无法配合治疗,不能完成随访;③由于其他原因终止治疗。质量控制:窝沟封闭术由一名医生完成,术后随访由该医生团队完成。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两组儿童均采取窝沟封闭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清洁儿童的牙齿:使用小毛刷,蘸取清洁剂对牙面和窝沟进行刷洗,约1min;随后使用水枪对牙面、窝沟进行冲洗,冲净清洁剂。②酸蚀:牙面干燥后,将酸蚀剂均匀涂抹在待封闭的牙面上。涂抹过程中需要注意,应对牙尖斜面2/3处进行涂抹,乳牙的酸蚀时间约为1min,恒牙的酸蚀时间为30s以内。在涂抹时应避免酸蚀剂接触口腔黏膜,避免污染口腔环境。③牙面的冲洗与干燥:酸蚀后,立即使用水枪冲洗牙面约15s,将牙面的沉淀物冲净,同时注意及时使用吸唾器吸取口腔内的唾液。清洁完毕后垫入隔湿棉,嘱儿童不要将隔湿棉自行吐出或漱口。在干燥过程中,可使用无水乙醇等恢复性较强的溶剂加速牙面干燥。待牙面干燥后,观察牙面为白垩状则提示酸蚀程度适中,如酸蚀程度不充分则应再次酸蚀。④牙面涂封闭剂:在酸蚀干燥后的牙面处均匀涂抹封闭剂,注意窝沟处应被封闭剂充分渗透,避免留存间隙或气泡,封闭剂厚度应适宜,以防咀嚼中咬碎。⑤封闭剂固化:采用照射灯对封闭剂进行固化处理,照射灯位置为距离牙尖1mm处,照射持续约30s,依据光源和封闭材料进行照射时间的调整。⑥固化后检查:采用探针对封闭剂的凝固程度进行检查,检查封闭剂与牙面的粘连情况,观察有无气泡或遗漏。如封闭剂过薄,易导致儿童在咀嚼过程中将其咬碎;如封闭剂过厚,易影响咬合,应进行打磨调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家庭口腔保健教育。参照《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中的相关论述,由专业的牙科医生对儿童和家属进行口腔保健教育:①讲解牙齿的基本结构、牙齿的分类等口腔相关基础知识,重点讲解龋齿的形成和危害,使儿童和家属了解龋齿发生的原因;②选择儿童专用的软毛、小头牙刷,同时使用含氟牙膏,每3个月更换1次牙刷;③除早、晚刷牙外,午饭后也应刷牙,进食后应及时漱口,去除食物残渣。刷牙时应注意顺着牙齿的生长方向刷牙,有效去除残留食物;④嘱儿童睡前不吃零食,不摄入其他含糖量高的食物,少摄入刺激性食物或坚硬的食物,多摄入纤维、钙含量高的健康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⑤每3~6个月到口腔门诊进行1次口腔检查,尽早发现相关口腔疾病,尽早诊治。
 
  1.2.2观察指标
 
  ①龋齿、邻面龋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儿童2年内龋齿、邻面龋的发生情况。邻面龋指牙齿损坏的部分与龋齿相邻,由于肉眼难以观察,常以探针明确受损的牙齿部位。②封闭剂脱落情况:比较两组儿童治疗后6个月、1年及2年的封闭剂脱落情况,依据情况分为保持完整、部分脱落及完全脱落3种,封闭剂脱落率=(部分脱落例数+完全脱落例数)/总例数×100%。③龋均情况:比较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的龋均变化情况。④口腔健康相关行为改变情况:比较儿童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睡前进食、喜好甜食及餐后漱口等龋齿发生相关行为。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版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为9.54%(25/262),高于观察组儿童的2.61%(7/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2,P<0.05)。
 
  2.2两组儿童治疗后封闭剂脱落情况比较
 
  治疗后6个月,两组儿童封闭剂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72,P=1.000);治疗后12、24个月,对照组儿童封闭剂脱落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2.740,P<0.05;χ2=5.212,P<0.05)。
 
  2.3两组儿童治疗前后龋均比较
 
  治疗前,两组儿童龋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儿童龋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龋均低于对照组(P<0.05)。
 
  2.4两组儿童治疗前后龋齿发生相关行为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儿童睡前进食次数、食用甜食的次数均减少,餐后漱口次数增多,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39,1.980,2.014,均P<0.05)。
 
  3讨论
 
  龋齿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与食物、细菌等因素密切相关,乳牙萌出后即可发生,5~8岁儿童龋齿患病率最高[14]。在龋齿发生早期,儿童无明显的疼痛感。当累及牙本质时,儿童进食刺激性食物会引起明显的疼痛。除引起口腔不适外,还常常引起儿童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引起儿童社交行为障碍,同时增加牙髓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病风险,严重者会发展为全身性炎症。研究[18]指出:儿童患龋齿后,消化系统功能受影响,导致儿童出现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儿童龋齿的预防、强化口腔卫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针对儿童龋齿的预防主要采取窝沟封闭术,通过在牙面和窝沟处涂抹封闭剂以阻止细菌、食物残渣及代谢产物等物质的侵蚀。由于儿童年纪较小,进食生硬食物等不良习惯会加快封闭剂的脱落,促进龋齿的发生。研究表明:睡前进食、饮食结构不合理及不良的口腔保健习惯均会促进儿童龋齿的形成,同时龋齿还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对龋齿的重视程度有一定关系。
 
  本研究在窝沟封闭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口腔保健教育,向儿童和家长宣讲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窝沟封闭术能有效保护牙齿免受细菌和代谢物的侵害,预防龋齿的形成。由于儿童自制力差,常进食酸性或坚硬食物,会破坏封闭剂,同时封闭剂自身易磨损脱落,单一窝沟封闭术预防儿童龋齿的长远效果有限。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龋均、封闭剂脱落率及龋齿发生相关行为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儿童,表明窝沟封闭术联合口腔保健教育能够更好地预防儿童龋齿的形成,同时更加有助于促进儿童良好口腔保健行为的养成,提示口腔保健知识宣教的重要性。5~8岁是儿童龋齿发病高峰期,也是口腔保健的重要时期。儿童的依从性较差,缺乏自觉性,且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较少,因此需要家长和医师正确给予教育引导,强化家长和儿童对口腔卫生的重视,培养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刷牙和饮食习惯,避免睡前进食,同时减少摄入刺激性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综上所述,窝沟封闭术联合口腔保健教育能够有效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降低龋均,同时降低封闭剂脱落率,促进儿童养成更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效果优于单一的窝沟封闭术治疗。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