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肌内效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肌内效贴是一种高弹性、高粘性、高抗过敏性的胶带,早期用于运动损伤的防治,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及医疗领域,近年来针刺疗法与肌内效贴结合应用于临床呈现增加趋势。本文首先叙述了国内外近年来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软织组损伤性疾病及部分神经系统性疾病现状,显示二者结合临床应用具有协同增效性,同时综述了二者结合机理研究现状。最后指出需进一步强化二者结合内在机制研究;需遵照循证医学要求,选定研究病种,临床设计大样本、多地区、随机对照科学试验,进一步观察二者结合临床疗效;需遵循针刺与肌内效贴国内外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临床操作,积极探索二者协同增效新方法;需进一步扩大二者结合临床应用范围,扩大临床应用领域。
 
  广东医学教育网指出,肌内效贴(Kinesio.taping)是一种高弹性、高粘性、高抗过敏性的的胶带,是日本整脊治疗师加濑建造博士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明,早期用于运动损伤的防治。经数十年改良发展,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及医疗领域。根据贴扎位置及功效的不同,肌内效贴可采用I形、Y形、X形、O形、爪形、灯笼形等贴扎方法。针刺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临床应用非常普遍,近年来针刺疗法与肌内效贴结合应用临床呈现增加趋势,现综述如下。
 
  1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软织组损伤性疾病
 
  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软织组损伤性疾病应用报道较多,时间也较早。崔氏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针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肌内效贴。针刺穴位为患侧肩髃、肩贞、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等,肌内效贴采用“X”形贴和“Y”形贴,动态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结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Murley(CMS)评分。结果显示,采用VAS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16±0.32、7.29±0.41分,治疗2周后分别为5.63±0.26、5.63±0.26分,两组前后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分别为3.07±0.11、4.58±0.17分,两组前后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CMS评分,两组无论是治疗2周还是4周,CM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表明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肩周炎协同增效显著。杨孝勇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4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表明联用针刺阿是穴与肌内效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显著(P<0.05)。王汝心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临床对照研究急性腰扭伤患者,评定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背痛评分(JOA)和腰椎活动度,针刺经外奇穴腰痛点(手背第2、3和第4、5掌骨间)和后溪穴,结果显示联合使用针刺和肌内效贴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唐曦等将入组的颈椎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针刺+传统贴布组、针刺+肌内效贴组,分别接受常规针刺、针刺+传统贴布及针刺+肌内效贴治疗,针刺穴位为取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等,肌内效贴扎3H牌肌内效贴布,采用“I”型贴布法。评价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VAS疼痛评分、CASCS疼痛评分及各组的不良反应。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三组的临床有效率比较,针刺+肌内效贴扎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和针刺+传统贴布组(P<0.05)。疼痛评分比较,三组VAS、CASCS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评分变化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不良反应例数比较,针刺+肌内效贴组的不良反应例数显著低于针刺+传统贴布组。结果显示,针刺配合肌内效贴贴扎疗法不仅显著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减轻疼痛,而且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度高。宋瑞军等采用随机分组和对照研究,显示采用针灸、超短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缓解疼痛显著。张安邦等采用分组、对照研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评分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表明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宋瑞军等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结果表明运用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效缓解疼痛,疗效显著,可见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慢性软织组损伤性疾病具有显著的协调增效作用。
 
  2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神经系统性疾病
 
  目前,针刺结合肌内效贴在神经康复领域出现报道。肖红梅将病程3~6个月、年龄为1~75岁的难治性面神经炎患者20例,采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治疗组用电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穴取阳白与四白、下关与颧髎、地仓与颊车;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味觉减退加承浆,耳后疼痛加翳风。肌内效贴采用I形、Y形法贴扎,治疗时间为1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0.0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电针结合肌内效贴对难治性面神经炎效果显著。刘敏等随机对照分组观察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每组30例,治疗组予电针结合肌内效贴,对照组仅予电针,评价采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导脑电记录分析系统。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瞬目反射、面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临床报道,李旅萍等、屈菲等、沈威等的对照研究表明,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李俊等临床选择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1例。对照组采用肢体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推拿及肌内效贴综合治疗,疗程为3个月,评定项目为生活质量(F-M评分)、运动功能(SS-QOL评分)和疼痛程度(NSR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F-M评分、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S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肌内效贴结合针灸、推拿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缓解患肢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黄宇涛等随机分组对照观察40例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灸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Ashworth量表、Clonus分级法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Ashworth量表、Clonus分级法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shworth量表、Clonus分级法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针灸和肌内效贴能够提高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下肢运动功能,降低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踝阵挛,进而促进康复,可见针刺结合肌内效贴在部分神经康复领域应用效果显著。
 
  3针刺结合肌内效贴机理研究
 
  从上述临床研究可见,传统中医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医学新技术肌内效贴法在治疗软织组损伤性疾病与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方面有显著协同增效性。针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记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有显著镇痛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功效,我国学者们亦在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针刺镇痛有外周机制和中枢机制,一般认为外周机制是电针兴奋了传入纤维中细纤维,引起镇痛效应;中枢机制则认为针刺促进各级中枢神经释放内源性阿片肽,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对于肌内效贴临床机制研究,国外学者Paoloni.M等采用随机单盲法,表明肌内效贴可以减轻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能够促进腰部肌肉快速正常化。Stupik.A等采用肌电图记录肌内效贴对人体股四头肌肌力的效应,结果显示贴扎肌内效贴后股四头肌的肌电峰值显著增加,并且在去除肌内效贴布24h后,这个效应仍持续存在。国外学者对运动损伤患者研究表明,肌内效贴可以促使贴扎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国外学者通过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研究表明,肌内效贴可以增加感觉输入、纠正身体平衡,从而增强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姿势控制。因此,肌内效贴能够快速缓解疼痛、增强肌肉力量、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本体感觉输入,可见传统针刺结合肌内效贴临床应用有系统理论体系。
 
  4展望
 
  鉴于针刺与肌内效贴结合应用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疗效确切、患者容易接收等特点,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及研究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如下工作:(1)需强化二者结合内在机制研究,目前针刺及肌内效贴都有较完善的理论体系,随着现在医学的发展,二者研究方向的改变和研究方法学的深入,需进一步探索二者结合协同增效的内在机制。(2)需要遵照循证医学要求,选定研究病种,临床设计大样本、多地区、随机对照科学实验,进一步观察针刺与肌内效贴相结合临床疗效。(3)需遵循针刺与肌内效贴国内外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临床操作,积极探索二者协同增效新方法。目前针刺方法较多,包括体针、电针、头针、项针、舌诊等等,不同的针法、穴位和手法,必然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需要合理选择和设计,进一步探索二者协同增效的新方法。(4)进一步扩大二者结合临床应用范围,目前针刺方法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近年来肌内效贴的应用也在传统运动领域,扩大到神经康复、妇科康复、儿童康复及医学美容等领域,随着二者结合机制的进一步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扩大临床应用领域。由此可见,针刺结合肌内效贴协调增效研究前景广阔。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