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康复联合治疗脑损伤抑郁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与康复联合治疗脑损伤抑郁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损伤抑郁患者,根据康复干预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康复治疗效果和康复治疗的依从率。结果试验组康复干预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康复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康复治疗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损伤抑郁患者采用心理和康复干预可减轻患者的情感障碍,缓解其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广东医学教育网指出,脑损伤是由脑损伤特别是脑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相关资料显示,脑损伤在全身创伤发生率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肢体创伤,尤其是重型脑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达到较高值。而康复后的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语言、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安全,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治疗脑损伤患者,如何改善患者预后,如何提高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是临床讨论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脑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据报道,约97.00%的重型脑外伤患者存在精神或身体缺陷,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其中以抑郁最为常见。脑损伤患者抑郁的发生与患者的心理评估方法和群体特征密切相关。脑损伤患者发生抑郁障碍后,身体功能会进一步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在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系统的康复和心理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抑郁水平。本研究探讨了心理与康复联合治疗脑损伤抑郁治疗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损伤抑郁患者,根据康复干预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47.82±2.0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2岁,平均(47.21±2.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流程康复干预。①昏迷期患者的康复治疗。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采取健康侧位、仰卧位、半仰卧位,防止其患肢受压,每2h为患者调整1次体位。可以选择鼓励家属讲故事、放音乐、刺激患者皮肤等形式来促进患者觉醒,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高压氧治疗后进行针灸治疗,每天2次,每次30min。②患者清醒后的康复治疗。按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原则,采用各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患者进行上肩关节内收、外展、旋前、屈伸、前臂旋前、掌指关节屈伸、下肢髋关节外展、内收、屈伸、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屈等康复治疗。让患者每个关节的活动充分进行,每次20min,1天2次。仰卧起坐训练包括床上运动、翻身等,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日常训练包括穿衣脱衣、洗脸洗手等。③语言康复。还应注重对患者进行语言表达和智力恢复方面的训练,患者意识清醒后,要与患者积极对话,提出简单问题,运用多种刺激方式来增强患者的反应能力。对于失语症患者,要从最简单的“啊”音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说出实用词,反复加强训练,直到患者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发音,加大对患者的鼓励力度,提高患者进行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的积极性。④其他康复治疗。对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给予高压氧、感觉神经电刺激、长期心理康复、针灸推拿、理疗、功能锻炼等治疗。治疗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除了调动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热情外,护理人员还应告知亲属和陪同护士必要的康复知识。
 
  试验组在上述康复干预基础上进行了心理康复干预。①心理支持疗法。帮助患者消除悲观情绪,激发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机制,改善和消除情绪障碍,从心理上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康复训练。随着功能的逐步恢复和正确的心理疏导,可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障碍,心情好的积极锻炼可以使疾病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恢复。②放松疗法。适用于处于抑郁阶段或有焦虑、紧张、恐怖症状的患者。具体方法为让患者靠在舒适的沙发椅上,双臂搭在扶手上,处于舒适随意的状态,让患者握紧拳头,然后松开,重复几次,从前臂开始,练习放松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下肢等。每天2次,每次20~30min。同时,配合手工艺制作、日常生活训练、阅读报纸、书籍、画报等趣事。每组安排患者每天按照“20+10”进行制作或阅读,即前20min让患者自在制作或阅读,接下来10min进行讨论和交流。每天1次。③认知疗法。详细了解患者的思想情绪,使患者意识到情绪与疾病的相关性,从心理反应、躯体症状变化等方面帮助患者对疾病及其转归有系统的了解,达到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等情绪的目的。④危机干预。脑损伤患者无法接受这种沉重的打击,处于极度绝望和痛苦之中,甚至拒绝治疗。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对负面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使患者接受事实,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疾病进行解释,促使患者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自己与医生合作才是更现实的补救办法。危机干预治疗通常持续数周,每周1~2次,每次交谈30min。⑤家庭心理治疗。应争取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强调对家庭成员情感支持的重要性,鼓励家庭成员陪伴和探望亲友,并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做好患者家属的康复知识教育,调整患者态度,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在安慰患者的同时,缓解其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1.3观察指标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康复治疗的依从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脑损伤抑郁患者的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康复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干预后试验组的SCL-90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率比较
 
  试验组康复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损伤后抑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正常生活,因此有必要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来刺激患者的应激机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从而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改善。脑损伤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损伤程度,其身体功能都会发生较大变化,降低患者的心理稳定性。运动功能损伤也会导致抑郁,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功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心理稳定方面,医护人员还要明确患者情绪变化和烦躁易怒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治疗,缓解和改善患者抑郁、悲观等情绪,使患者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逐渐改变患者的不良情绪。此外,脑损伤后,患者参与活动会受到限制,身体功能也会出现一定的障碍,受语言功能和认知障碍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均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患者不仅需要进行肢体功能、语言治疗,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疗法。
 
  常规康复治疗中,通过肢体功能训练活动,受体接收到的传入冲动可以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可塑性发展,恢复失去的功能。肢体瘫痪的理疗可以改善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增加皮质脑血容量、减少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肌肉张力、促进功能恢复,延缓和预防肌肉萎缩和肢体萎缩。这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针刺可促进受损周围神经的再生,调节患者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的恢复。因此,本研究认为,综合康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重型闭合性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而对于合并抑郁的患者,联合心理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心理康复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不仅可以影响康复进程、提高康复疗效,而且可以减轻脑损伤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抑郁药物的焦虑,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治疗可以调动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通路的潜能,唤醒适应机制,唤醒患者的积极情绪,起到心理防御的作用,改善和消除患者的抑郁症状。心理康复不仅可以改善脑损伤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有助于改善脑损伤后抑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脑损伤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康复的目的是预防身心残疾,培养患者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本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康复干预后的SCL-90评分以及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康复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康复治疗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脑损伤抑郁患者采用心理和康复干预可减轻患者的情感障碍、减轻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来源:广东医学教育网